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伤害后,确定是否属于工伤范畴的重要环节。以下是工伤认定的标准和流程:
工伤认定标准
- 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,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:这是最常见的工伤认定情形。例如,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内操作机器时受伤,或者在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遭受他人暴力伤害等。
-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,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伤害:比如,劳动者在上班前在工作场所内准备工具时受伤,或者下班后在工作场所内清理工作现场时受伤。
-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,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:这里强调的是因履行工作职责而遭受暴力伤害,而不是个人恩怨等其他原因。例如,保安在工作中因制止不法行为而遭受暴力伤害。
- 患职业病:劳动者如果长期从事某种特定职业,可能会患上职业病。例如,煤矿工人可能会患上尘肺病,化工工人可能会患上化学中毒等职业病。这些职业病需要经过专业机构的诊断和认定,才能确定是否属于工伤范畴。
- 因工外出期间,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:劳动者因工外出期间,无论是在出差过程中,还是在外地工作场所内,只要是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,都可能被认定为工伤。例如,销售人员在外地出差拜访客户时受伤。
- 在上下班途中,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:这里强调的是“非本人主要责任”,如果是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,则不属于工伤范畴。例如,劳动者在上下班途中乘坐公共汽车,因公交车司机操作失误导致受伤,且本人无主要责任,那么可以认定为工伤。
工伤认定流程
- 申请阶段:
- 申请主体: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,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;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请,工伤职工本人或者其直系亲属、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,可以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。
- 申请材料: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供以下材料:工伤认定申请表;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(如劳动合同、工资条、工作证等);医疗诊断证明材料(如病历、诊断证明、X光片、CT片等)。
- 受理阶段: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,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。如果申请材料齐全、符合法定形式,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予以受理;如果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,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要求申请人补充材料或者重新提交申请。
- 调查核实阶段: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,会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。调查核实的内容包括: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;事故伤害的发生情况;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情况;医疗诊断情况等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能会派人到用人单位、医院等地方进行调查核实,也可能会要求用人单位、劳动者提供更多的信息。
- 认定结论阶段: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过调查核实后,会根据工伤认定标准作出认定结论。如果认定为工伤,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出具工伤认定决定书;如果认定为非工伤,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出具非工伤认定决定书。